紐西蘭 Te Araroa 步道的規劃,有些幽默之處讓人摸不透腦筋。
例如路線上出現兩條非常寬闊的河,然後告訴你:「這河很危險,禁止徒步橫渡」,偏偏步道就被斷切在荒涼的路旁,方圓幾公里內都沒有聚落居所,若要接續河流另一側的步道,那就想辦法自己繞過去吧。
總覺得 Te Araroa 不只磨練體力、增強心志、還必須構思擬定各種解決方案,過關斬將,有時我把它當玩遊戲在看待。
於是有人碰著運氣在一日十台內的車輛中尋求便車,有前人分享著當地郵差或校車在酌收費用後可以幫忙,有人索性多走兩天,步行繞過。
卻也有人仍毅然決然要徒步過河,在支流密布的河床上來回尋找水位較低的過河點,成功過河後與人鼓吹此道可行:「即使有幾次河流強度較高、水深及腰,但我行,你們也行!為何要繞道不接受挑戰?」於是,也有人跟進,成為步道上大家相見時討論的議題之一:「你要徒步過那條河嗎?」
但你的腰跟我的腰不一樣高,你遇見的河況與我遇見的時間不同,情景也大不相同呀。
Te Araroa 步道上的人口密度相對低,但只要有人,就如同成了個微型社會,觀察起來頗有趣味,那些原本自行判斷後,不會選擇的危險路徑,在旁人影響下,不做好似不行,有捷徑可行,不走有點可惜,鋌而走險後,活著的、能發言的,繼續鼓吹下一位,讓曾經的行為顯得不那麼孤獨。
我沒有那個身高和心臟,還是搭車吧。
(回顧 2017/4/17 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creyanet/posts/151440551527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