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 2016 年正在為紐西蘭 Te Araroa Trail 的 3,000 公里徒步準備時,對長程健行未有足夠的概念,看著 Facebook 的 Te Araroa Trail 社團中一則則關於路況、關於行李準備的討論,解決了我這菜鳥的多數疑問,然而,有一些問題似乎鮮少被提出來討論,那些女性獨有的、甚至私密的情況。或許在這男性仍佔較大比例的圈子裡,還是難以將之大方地搬上檯面述說,以至於多數女性選擇私底下詢問和討論,就跟當時的我一樣。
那時在 Google 鍵入幾個關於女性徒步的衛生注意或如廁方法等關鍵字,吐出的少許資訊保守又含糊,令初入山林的我來說仍無法安下懸宕的心,生活圈內也尚未有從事戶外活動的女性,最後只能憑借著過往長程旅行的經驗和自行推敲,更多的是抱著見機行事的心理準備,踏上了那段徒步旅程。
在經歷六個月的紐西蘭 Te Araroa Trail 徒步、2019 年日本東北 Michinoku Coastal Trail 陸奧潮風步道的兩個月 1,000 公里健行、與幾次多天數海內外登山健行,逐漸累積出面對女性獨有需求時的應對經驗。徒步亦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在步道上重建著日常的小事,那些雷同、簡化、延伸生活所需的裝備,將文化、性別、個性、人生經驗投射於肩負的行囊裡頭。
上路後,我陸續見到身為女性的戶外活動者,透過各自喜愛的途徑享受在山川海岳間,「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都是一樣的。」這不是哪一種性別才適合的領域,帶著女性擁有的特質在步伐中走出我們的樣貌,也擁抱女性需要面對的情況。
於是就自身經驗紀錄六點走進野外時女生所介意的生活小事,並分享自己應對的方式,給予想接觸山林徒步但為此所卻步、或想聽聽看別人如何面對的女生們做為參考和討論,也有機會發展成適合自己的形式。
以下主要著墨於通常是女生才會有的困擾或女性容易在意的事項,包含內衣著和清潔、服裝穿搭、妝容與肌膚保養、如廁、與生理期等。至於男女皆要面對的情況,我們另外再好好聊吧。
內衣著和清潔
說到在野外洗澡,在紐西蘭 Te Araroa Trail (以下簡稱 TA)徒步的第 10 天,我與路上相遇的比利時女生 M 結伴而行,那時離前一個於城鎮的休息日已過了 5 天,我們必須通過一段將近 30 公里的山谷路徑…不,正確來說是河道,雙腳沒有乾燥過、鞋子只有濕透與裝滿水兩種情況,即將天黑之前我們抵達一處河岸旁高地,決定先紮營隔天再戰。翌日醒來之時,陽光穿透葉片照射在礫石河岸,整夜潺潺伴隨入眠的谷溪此時在眼前閃耀著,以和緩的節奏向西流動。
我們將昨日濕透的鞋襪裝備晾曬在河岸上,「I wanna take a shower」M 突然轉頭對我說「Would you like to join me?」還沒等我回答,下一秒她已經在這山林環繞的河谷中將身上衣物一件件拋擲在旁,僅穿著上下內衣就踩進淺灘邊從頭到腳盥洗起來,而我則是怯生生地用毛巾沾水擦拭身體、以清水浸濕頭髮,一面看著被 M 擱置的衣服,腦海冒出兒時中國童話故事書裡的插畫:「牛郎趁著織女洗澡之時,將她的紅色仙衣藏了起來」,不時疑心病地環顧四周確認有沒有牛郎(哪一種?)在偷看。來自比利時的 M 肯定沒聽過這個故事,才能如此自在的洗澡。
那一早的梳洗舒暢愉快,將夏日停留於身上的沉積物汰舊了一輪,更將連穿多日的衣服洗滌一遍。然而我自己在山林內能有這樣泡進水中梳洗的機會其實少之又少,絕大部分的時候連飲用烹煮的水都必須自行背負、斤斤計較,即便過夜附近有水源,多半低溫到讓人連水都不情願碰。能以水清潔是豪華的享受,身上的衣著通常也這麼一路累積汗味直到進入城鎮。
因此只要兩天以上的徒步行程,我便會以無水源清洗的環境來設想準備,乾洗手與濕紙巾成為重要的簡易清潔用品,在一般行進間我習慣使用凝膠狀乾洗手隨時進行消毒;睡前,乾洗手也能為包覆一日最接近土地的雙腳進行洗滌和消毒,並以濕紙巾擦拭臉部、身體,若喜歡強烈一點的感受可以選擇涼感抗菌濕紙巾,然而我會另外準備無酒精的濕紙巾,為女生的私密處做溫和清潔,最後換上一套乾淨的衣物舒適入睡。
若只是兩三天的行程,通常還願意準備足量的內衣著更換,但當四日以上甚至長程徒步卻只願意騰出最多三件內褲的額度,那麼我會搭配護墊保有私密處的潔淨。
不過建議護墊要特別挑選柔膚材質,在徒步日本東北 Michinoku Coastal Trail (以下簡稱 MCT)時,我先是使用了台灣帶去的一款護墊,第一天行走 26 公里的沿路都能感覺到胯部被磨得非常不舒服,直到在當地商店購入柔膚款式後才得以改善。當然戶外活動排汗量大,採用護墊會有因人而異的舒適度感受,對私密處的透氣性也有程度性影響,絕對不會比更換或清洗內褲來的好,因此從徒步時期的特殊性來看,勤於更換護墊,便可做為一種折衷方案。
針對內衣著,部分登山服飾品牌也推出羊毛或排汗科技材質的女性內衣與內褲,但由於現有的登山內衣多半沒有襯墊,因此我至今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登山內衣款式,而穿著中高強度運動設計的 Nike 運動內衣,其排汗透氣材質在大量流汗時不會悶熱不適,只是若在潮濕的環境徒步,連穿多日後還是會傳出帶有惡意的味道,存在感十足。內褲則會挑選無痕內褲,減少背包腰帶與內褲裁縫處的磨擦,同時這類內褲也不會採用棉質布料,較輕薄透氣。
(圖片來源:Nike.com 台灣官網)
服裝穿搭
當背包裡的每樣物品以公克為單位,聚集成一股強大的勢力佔據肩頭、向體力和肌力拉鋸挑戰,維持生活基本需求與生命安全便是裝備的第一考量,那些漂亮的、享受的,都是肌肉有餘力再考慮的次要選擇了。還好現在越來越多戶外用品品牌除了研發高強度效能的用具外、也兼顧了重量和樣式,讓戶外裝備與穿著都有更多的變化性。
只不過一次能背負的體積和重量還是有限,在服裝上無法像平日打開整個衣櫃隨意配,在放入必備的保暖衣物、風衣外套、和一套絕對保持乾燥的衣服後,剩下的扣打才能思考以氣候、路況等條件下能攜帶幾套服飾做變化,於是最容易讓每日穿搭有所變化的便是小配件了,例如帽子、頭巾、脖圍、髮帶、襪子、短版綁腿、甚至健行短裙,都屬於重量輕、多放幾樣不會增加太多重量或佔空間、又能讓裝扮有亮點和變化的方式。
(圖片來源: Dirty Girls Gaiter 官網)
妝容與肌膚保養
除了女生在意的服裝穿搭,若平常習慣上妝的女生,在從事戶外運動時總必需在「自己喜歡的樣貌」與「肌膚透氣和汗水暈染」間做抉擇,再加上多天數徒步這個需把背包重量納入考量的前提,化妝品似乎成為必須捨棄的選項。
過往要參與路跑賽事或是出發一兩週的旅行前,我都會趕緊預約做接睫毛,讓自己即便無法在運動中頂著平時習慣的妝容,也仍舊可以看起來有精神。然而這只適用於一個月以內的行程,當時在 TA 上路前,我還一度有著要不要在紐西蘭尋找接睫毛店家的想法,但想到每隔三到四週就需要去修補一次維持密度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於是作罷,於是 TA 全程素顏的拍照結果,就是一些自拍或近拍容易獲得眼睛無神的不甚滿意照片。
之後國內外的健行,我還幾度試著挑選幾樣平衡過重量與重視度的化妝品塞入背包,事實上上路後往往只有出發當天著妝,接下來就會因為需早出發時間不夠、或擔心打擾到他人等種種因素,讓它們成為背包裡的無用磚頭,再且化了妝便要記得卸妝,無論是卸妝乳、或是卸妝濕紙巾,一個個都是重量。
於是在今年的日本東北 MCT 徒步前,我嘗試了紋繡隱形眼線和霧眉,將妝容中我最重視的眼部以類似刺青的概念,期待效果能更長時間的維持。隱形眼線的做法是在靠近睫毛根部的內眼瞼處順輪廓繡上眼線,一方面讓睫毛看起來更濃密,同時能調整眼型、並依眼皮厚薄增減堆疊的線條厚度,維持時間可到 5-10 年因此又被稱為半永久式隱形眼線;霧眉則會有著如畫眉毛的效果,還有另一種飄眉能製做根根分明、以假亂真的眉毛樣子,而最新型還有飄霧眉混搭得更自然做法,眉毛紋繡維持的時間約為 1-2年。
替我造型的上喬專業眉睫范老師提醒常照射太陽以及運動加速代謝,可能會讓紋繡較快退色,但即便如此,以年為單位的維持時效,對於長程的徒步來說已毫無憂慮,省下了時間和重量,且相較嫁接睫毛在洗臉與觸碰眼睛部位還需特別留心,隱形眼線和霧眉只需在出發 10 前完成、並於剛紋繡的前一週恢復期需照顧一下,等上路後完全無需對它花心思,但一年以上的時間它卻可以一直為我帶來自己喜歡的樣貌,紋繡對我來說是喜愛戶外活動女孩的好選擇。
對於一次就會長時間停留在臉上的紋繡,我花了不少時間猶豫與選擇,上喬專業眉睫的范老師在開始下筆前花了很多時間觀察我的臉型並討論眉型,專業的眼光和畫給我看的眉型令我很放心,完成的結果也非常滿意,讓我在 MCT 徒步時每日只要塗抹防曬油就算完工,同樣號稱素顏但多了隱形眼線和霧眉的自帶妝感面對鏡頭,獲得的照片刪除率大幅減低,是我很滿意的應對方式。
我的霧眉與隱形眼線店家:
上喬專業眉睫 Joy’s Lash & Brow Studio (位於板橋新埔捷運站)官方連繫粉絲團
▲ 范老師在看完這篇文章後也決定給讀者們優惠:若出示這篇部落格文章、或告知是看 Creya 這篇文章而預約的話,可以折價台幣 500 元。
其實少去妝容,臉部肌膚負擔減小,保養也相對簡單多了。在戶外山林裡肌膚較容易會遇到的兩大問題來自乾裂與曬傷,然而乾裂的原因也有可能源自曬傷,因此首要的保養就是防曬,將防曬放在易拿取的夾層於路途中補擦,我通常也會選擇戴帽子做物理防曬(同時也滿足上一點的穿搭考量)。
造成肌膚乾裂同時還有空氣乾燥與乾冷水氣停留等原因,我也會帶點保濕乳液或眼霜使用,不過要攜帶瓶罐保養品負重有些大,在天數不長的行程中我會將慣用的保養品分裝一點至小瓶子中,天數較長的我則會攜帶幾包平常拿到的保養品試用包,運用隨身瓶或是沒用過的隱形眼鏡盒做為容器和分類,將試用包使用剩餘的內容物裝入繼續使用,直到用畢再開啟下一包。當然更長程的需求,像日本東北 MCT 徒步初期,因海風與空氣乾燥導致肌膚嚴重乾裂,需要大量的保濕乳液急救,花時間在當地挑選牙膏狀、小公克數的輕巧包裝是我的應變方式。
野外如廁
相較於女性來說,男性的生理構造在戶外要就地小便還是容易得多,只要能站穩就行、沒有太多地形的限制、隱密性也較高。在山林野外,僅有部分熱門路線有設置公共廁所,若是到了沒有廁所的地方,在大自然裡解放也是免不了要面對的課題。
還記得紐西蘭 TA 步道上的第一段路徑是 90 公里漫無邊際開闊的海岸線,頭兩天獨自行走時,每當要上廁所我都會緊張兮兮地試圖尋找沙岸的凹縫處,東張西望的看前後有沒有其他可能靠近的人,甚至還懷疑起倘若有人在海上行船或許能看見正在上廁所的我,腦中思考著我是否該買那把設計給女生站著上廁所的小漏斗。然而第三天、四天過去,我漸漸能自在的在野外如廁。或許也沒有太多技巧,大概便是當情勢不得已,習慣便會成自然。
TA 的森林步道多半不和熱門的徒步路線重疊,雖然不常與其他徒步者相遇,但我還是會選擇有樹木或樹叢遮蔽之處、盡量遠離主要路徑處和水源,並速戰速決,在森林裡還沒遇過被誤闖廁所的尷尬場面。比較麻煩的地段反而在人潮不少但沒有廁所的路徑,有時我會選擇著登山裙,除了做為穿搭變化,在如廁時也多少有些遮掩作用,若沒有登山裙以風衣外套綁腰上亦能替代。
若有夥伴一起行走我們便能更放心的彼此把風,在較多人可能經過的步道還可以幫忙以地布、背包套、外套等物品協助遮掩。單獨與異性非伴侶的徒步者同行,僅能建議選擇值得信任的夥伴了。
女生在小解完畢後必須使用衛生紙擦拭,我會將衛生紙與垃圾袋放在最容易拿取的地方,想上廁所時拎著這兩樣物品就定位,完成後一定要把衛生紙自行裝在垃圾袋帶下山,雙手再以乾洗手消毒洗淨。
排便時,無痕山林的終極做法是自備夾鏈袋連排泄物一同帶下山,或至少要做到在泥土地上挖掘一個坑,如同使用蹲式馬桶般,準確的排在洞裡,再將土蓋回壓平、將排泄物掩埋,因此一把簡易鏟子也是背包裡的必備工具。因此若需排便,便會攜帶衛生紙、濕紙巾、小鏟子與垃圾袋,同樣的,衛生紙也一定要自行帶走。
度過生理期
女性獨有的困擾大概就是生理期了,而每位女生生理期會有的狀況也不相同,若是會經痛、全身無力者,建議只要遇到就停步休息,畢竟經期間會很希望能夠以水洗淨,上一部分的如廁狀況在經期來時也會更加複雜,經期頭幾天量多時除非使用棉條,不然難免會在小解過程中滴漏於土壤上,因此我會能暫停即暫停,或至少安排能找到廁所的路線。
在短天數的過夜徒步登山計畫中,有些女生選擇提前服用調經藥(又為口服避孕藥),我在巴布亞雨林徒步與印尼科摩多島旅行時,考慮到當地衛生條件,也有採用調經藥的方式讓經期延後一週,我自己認為僅改變週期一個月、並且極偶爾使用一次還是可行的方式。而對於長程徒步者來說,數個月服用調經藥則是幫助掌握經期時間、以便安排為休息日,在行走紐西蘭 TA 時,則有來自美國的徒步女性分享她採用的方式是請醫生置放子宮內避孕器來減少經血量,當時她表示一切運作如她所願。
而我多數的時候是讓它順其自然的來到,再做行程上的調整。生理期時的徒步健行,若平常慣用衛生棉者還是推薦那幾日改使用衛生棉條,像我一樣有些棉條使用障礙的話可嘗試有導管的棉條,能大幅度感受透氣度的提升並減少肌膚摩擦,清潔也容易許多。
那麼我最長程的紐西蘭 TA 半年徒步裡又是如何度過六次的生理期呢?
其實在步行於 TA 步道上的日子裡我的經期都沒有來過,我一直狐疑著這個狀況,猜測著或許是在步道上攝取的營養不足所至,因為當我北島徒步完成後安排了三週的旅行與休息,在第三週時經期便來了,但當開始步行南島後經期又再度消失,直到全線完成回到台灣後才逐漸正常。有趣的是直到後來比利時女生 M 來台灣旅行的談天中,無意間我們才知道原來對方都有同樣的情形,當時卻沒有人主動聊起這件對女性頗為重大的事。
後來與讀醫學相關科系的朋友聊起,認為有可能的原因是當時我的身體處在高度緊繃要面對環境各種變化的狀態,類似戰爭時期,因此身體將能量轉移至其他部分、認定此時不需要支援子宮;而另一個猜測則為當時雄性激素分泌較劇烈、女性荷爾蒙降低所致。不過由於當時回台灣後沒有立刻去婦產科檢查,正確原因也不得而知了。
(若妳有雷同經驗,我很期待能聽妳的分享與醫生的解釋)
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後來憶起在正式踏上 TA 前,TA 社團內有一位女性也發文分享自己在踏上步道後都沒有經期的狀況,想詢問有沒有女生知道是什麼可能性,然而下方竟出現一位男性回覆:「妳沒有懷孕嗎?在步道上妳做過什麼妳自己會知道吧。」接著在一番論戰後這篇文章消除在社團中。
然而文章消失了,偏見還存在某處,女生走向戶外、徒步荒野間的道路還有段路要走,但我們都會前進的,用我們女生獨有的特質、也直視於我們必須面對的差異。
總整理以上我的經驗分享
/ 內衣著和清潔 /
• 乾洗手與濕紙巾為簡易清潔身體用品(男女都適用)
• 準備無酒精濕紙巾清潔女性私密處
• 無法攜帶足夠內褲數量可採用更換護墊的方式
• 內褲選擇排汗透氣的無痕款式
• 內衣選擇登山品牌的防臭登山內衣、或運動品牌的運動內衣
/ 服裝穿搭 /
• 先備妥應對天氣變化和一套乾燥的衣物再思考穿搭
• 可運用帽子、頭巾、脖圍、髮帶、襪子、短版綁腿、甚至健行短裙等重量輕體積小的配件做搭配變化
/ 妝容與肌膚保養 /
• 紋繡隱形眼線和眉毛在戶外也能維持妝感
• 以防曬乳與帽子防曬,防曬乳要記得補擦
• 攜帶乳液或精華乳等試用包,並以隨身瓶或多的隱形眼鏡盒攜帶填充
• 乳液建議選牙膏狀小容量包裝,用畢再添購
/ 野外如廁 /
• 心態慢慢適應野外如廁
• 登山裙或將風衣綁在腰上可於如廁時稍微遮蔽
• 有夥伴同行互相把風
• 小解可選擇有樹林、草叢遮蔽處,並要盡量遠離步道和水源,攜帶衛生紙與垃圾袋,上畢後用過的衛生紙裝於垃圾袋中帶下山
• 排遺以鏟子挖洞,排放於洞中後掩埋,上畢後用過的衛生紙裝於垃圾袋中帶下山(男女都適用)
/ 度過生理期 /
• 為避免生理疼痛、不適、以及方便衛生清潔與減少步道痕跡,生理期前三天能
• 停則停,或安排沿路上有廁所的路線
• 調經藥對長程徒步者方便掌握經期時間,對短天數旅程是偶爾為之的延經藥
• 棉條對經期期間私密處的透氣和清潔都有幫助
更多關於徒步裝備的舒適提升建議,可以參考 Creya 與 mybest 選物網合作的文章: 徒步愛好者推薦6款徒步旅程提升舒適度的戶外裝備,並且會陸續將使用的裝備紀錄起來,一同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