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還要這樣繼續走下去嗎?」拖著疼痛的右腳走著,三十公里,每一步都煎熬著。
在抵達 Kerikeri 的路上右腳背筋開始嚴重疼痛,一天的休息沒有好轉,但我一心只想離開 KeriKeri 城鎮,到臨海的度假小鎮 Paihia 休息,卻在上路後不斷想著是否該就地紮營⋯
在泥濘森林裡迷路時,我一絲放棄的念頭都沒有;但腳痛的此刻,我卻不斷思考著我到底是不是在虐待我的身體?我是不是太天真地以為沒經驗的我,真的能承受這樣的 thru-hiking 挑戰?
沿路幽靜平坦的森林步道,我卻無心欣賞,甚至每一步都煎熬著。出了森林,走在以為無聊的柏油公路上,突然眼前出現一片美麗的海灣浪潮,我的心情也頓時豁然開朗。
一個個美景是旅程的過程,低潮辛苦也是過程,接受好的、也接受負面的,沒有總是順遂的路,只有如何接受與面對。
我知道慢慢來,一步步走,我都還在前進著,在這條路上。
(回顧 2016/12/9 )
每位在紐西蘭 Te Araroa 縱貫步道的人,都有自己趟上這條路線的理由。
對我而言,它不僅帶我與大自然共處,更是條能讓雙腳帶我走過不同城鎮、認識紐西蘭人文的一趟旅程。於是我比多數的 TA 徒步者安排了更多的休息日在城鎮景點上,遇到博物館,總會花上一天的時間浸泡其中。
在開走的第十二天,來到 Waitangi 懷唐伊,這個當年毛利人與英國簽署協議的重要之地,我慢下腳步進到 Waitangi Treaty Grounds 博物館,跟著毛利導覽員認識這段紐西蘭的歷史轉折關鍵。
從原以為的信任、條約的各說各話、毛利人的不滿與反抗、到時至今日毛利文化受政府保護的尊重,幾個小時裡,為我這趟徒步旅程的開端增添人文背景的連結,我似乎又跟腳下的土地更熟識了些。
最後結束在一場震撼人心的毛利傳統表演,耳中還環繞著戰鬥迎賓舞的毛利語,腦海卻仍思考著導覽員說的「毛利語成為官方語言與必學課程」「任何人想學毛利語都有免費課程」「保留著多數毛利語為地名」以及毛利文化被重視的程度,看著他們以傳承自己文化為榮的驕傲,紐西蘭的包容與平等,又是另一記震撼與佩服。
仔細想想,其實只要彼此越是尊重與平等,反撲與問題就越是少,無論人或自然,都是如此!
(回顧 2016/12/11 )
這不是件簡單的事,徒步行走紐西蘭三千公里⋯
在非平整的石子公路上,滑腳磨鞋又傷腳,尤其帶著休息三天仍疼痛著的右腳,既期待繼續上路,卻又對每一步的疼痛感擔憂。
但 Te Araroa Trail 這條路線神奇的地方,就是每日都有新鮮和可以期待的事,一日內景色可能從海灘、到搭船過岸、到公路、到農場、再到森林等,路上可能遇見的新夥伴也令旅程多了變化。
因為我的腳傷休息,而與一同作伙十多天的比利時女生分別,這日卻因爲路線上必須搭乘 Water Taxi 過港灣,而與兩位曾走過 PCT 的加拿大女生、一位曾走過 PCT 三次的英國女生、90 哩海灘上夥伴之一的法國男生、和一位美國女生,這樣湊在一起,然後用著不同速度的步伐,相約同樣的營地相見。
這條路,不孤單。
(回顧 2016/12/13 日記 )
https://www.facebook.com/creyanet/posts/1199830003398520:0
https://www.facebook.com/creyanet/posts/1207183409329846:0
https://www.facebook.com/creyanet/posts/1213540022027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