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十年,你也可以畫出跟這些彩繪師傅一樣厲害的作品喔!」耳邊傳來木芥子店家老闆的聲音,我盯著剛剛親手創造出來的小妖怪,默默吞了一口口水。
與木芥子 (日文:こけし、發音為 kokeshi) 的第一類接觸,不是什麼《要聽神明的話》那令人半夜會作噩夢的驚嚇劇情場景,而是在一個輕柔的日式街道、有河道蜿蜒的土湯溫泉街店家櫥窗前,那是距離福島市區只要半小時車程的地方,是城市居民午後或週末的放鬆療癒去處,然而它擁有的不僅僅是自然賜予的資源,作為日本三大傳統木偶發源地之一,也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
手掌握著的那只木製娃娃,是來自溫泉區群山裡的日本楓木,經過專業師傅的細緻削磨成了人形輪廓,然後用沾上不同色料的毛筆,巧妙地將樸實的木料賦予了鮮活的靈魂;
在地的自然材料、加上對山神的崇敬與民間文化信仰的傾訴,一個個木芥子娃娃誕生於東北的溫泉鄉,將自然的、人造的、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通通連結在一起。
我喜歡土湯溫泉的靜謐愜意、喜歡走在被山環繞溪水潺潺的老街上、喜歡在不經意處遇見一枚木芥子娃娃述說著這裡的獨特精神、或是細細打量著櫥櫃上每只娃娃身上的巧妙一撇一豎,然後在午後清晨泡在溫泉湯裡賞著群山林野、大口吃掉印著木芥子圖樣的滑嫩土湯溫泉布丁、再躺進包裹著榻榻米香的被褥裡安睡一宿,感受身心與口腹飽滿的幸福。
是土湯溫泉才有了木芥子娃娃,也是因為有木芥子,這才是土湯溫泉。
草根的木芥子
圓圓的大頭配上沒有手腳的小小圓柱軀幹,木芥子像極了襁褓中的嬰兒,以手工打造繪製的木芥子娃娃,全憑著執筆者的簡潔線條點畫,便決定了她的樣貌,婉約或淘氣、討喜或沒人愛,不管如何,在這世上完全找不著另個一模一樣的她。
木芥子是日本東北溫泉地區發展出來的特有木製人偶。關於木芥子的起源有眾多版本,有一說是因為買不起想給孩子們的玩具,便就地取材當地的豐富樹林資源,以奶嘴外型為靈感手作出造型簡單的木製娃娃,因此木芥子娃娃的尺寸也是孩童容易握住的大小;而古時的日本在天花肆虐時期,流傳讓孩子玩紅色玩具(統稱為「赤物」)可以避免染上天花的說法,塗有紅色顏料的木芥子娃娃即是赤物的一種,也成為人們期許孩子健康長大的依託。
另一說則是從消費行為來解釋:由於日本東北是農業的重要地區,農民在冬天休耕期便會到溫泉地區療養來紓解一整年累積的疲勞,在江戶時代(1600–1868年)末期,平時製作碗盤餐器的「木地師」工匠職人,在空閒時就利用手邊剩餘木材製成木娃娃、劍玉、陀螺等紀念品販售給到溫泉地區的湯客,一方面也成為湯客來年豐收及與山神聯繫的吉祥物 。隨著溫泉觀光產業發展越來越蓬勃,木芥子的製作也就從原本木地師的兼職、逐漸發展成了現在的專門工藝品與技術,江戶時代末期到明治末期是木芥子娃娃最興盛的時期了。
影片從木材的削磨開始至繪製成木芥子娃娃的全紀錄,影片中是鳴子系的娃娃(稍後有更多介紹)
無論是哪一種說法、或是各種來源的交互關聯,木芥子娃娃大抵都脫離不了三種元素:日本東北群山間的溫泉鄉、赤物、以及為自然資源賦予新生命的木地師。
她代表豐富的文化底蘊、是心靈的依託、象徵著強韌的生命力,木芥子現今已不會單純被歸類為兒童玩具,她也成為大人們的賞玩品與贈禮,作為一種品味,甚至是富裕人家象徵身份地位的收藏。
而傳統的木芥子因著在日本東北地區各地的風俗不同,人偶的外型、圖案與花樣也發展出各種風貌,這些特色被有系統的分為 11 種類型(有的將山形系、作並系合為一,算成 10 種類型),每種類型都有象徵的代表風格,一筆一筆呈現出在地繪師的生活樣貌,就地取材的木料也會依當地的林相而有所不同。
例如位於宮城縣的鳴子系(Naruko)誕生的木芥子特徵是頭部可以旋轉、並會發出聲響而得名;青森縣的津輕系(Tsugaru)位於東北最北端,紋樣融合著北海道原住民阿伊努人的圖騰;即便菊花是木芥子娃娃身上常出現的圖樣,但繪製出來的感覺也不同,像宮城縣作並系繪製出的就是貌似螃蟹的蟹菊。
二戰結束後新型木芥子開始發展,形式上不侷限於既有的11種類型,在形狀、圖案與顏色上的創作都相當自由,產地甚至也遍布於日本各地了。
既然沒有了那麼多規範,那我想我也有機會能創作一只吧!
(反正無論畫成什麼奇怪的模樣,只要說是新型木芥子就都說得通了 嘿嘿)
木芥子 fit. 台灣創造妖怪之手
來到福島的土湯溫泉區有機會能手工繪製一枚木芥子娃娃,而傳統的福島土湯系特徵是頭頂會有細線構成的同心圓,軀幹上大部分面積也都是線條的樣式,再做少部分的花樣點綴。
也就是說,即便要遵照傳統木芥子的形式繪畫,這個土湯系只需要線條就能成立的風格,對我這毫無繪畫天分者來看正是最好入門的呀!(現在終於知道我前一段講這麼多背景故事,不過就是為了鋪陳這一句話了吧)
走進土湯溫泉商店街一間小店鋪內,笑臉迎人的老奶奶親切地接待我們,她彎成月亮的眼睛與頻頻招呼問候而開闔著的小嘴,像極了架上那成千上百的木芥子娃娃臉龐。
從老奶奶手中領到已經削磨好外型的素面木偶,突然面對著空白的人(偶)生,要賦予手上這只小朋友靈魂和伴著她一生的樣貌,責任如此重大,我該如何下筆才好?
原本如意算盤打著從衣服這個身外之物畫起吧,畢竟身外之物畫歪的補救方式很多,最壞的打算頂多就是使出大絕招:「全身塗滿同個顏色」;然而令我苦惱的其實是那顆占比明明不大、卻攸關至深的腦袋瓜,一傷就是門面,我可沒有準備她的整形預算呀。
沒想到才坐定位,就從木芥子老奶奶的口中得知為了先測量好娃娃的面部比例與整體繪製範圍,一枚木芥子的問世首先就是要定好臉妝、讓她先看清這個世界。我在紙上模擬描繪了許久,但等筆真正移駕至素面木偶上時,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總而言之,我為了她來來回回修補了好一陣子,直到提筆進行畫龍點睛的儀式時,我已經帶著無所畏懼豁出去的心態看待,於是當我回過神來,我手上握著那只木芥子娃娃正用著粗粗的眉語與我對望著。
「再過十年,你也可以畫出跟這些彩繪師傅一樣厲害的作品喔!」耳邊傳來木芥子店家老闆的聲音,我盯著剛剛親手創造出來的小妖怪,默默吞了一口口水。
讓木偶躺上車床,謹慎地沾取顏料配色後,依想要的粗細將筆尖停放在木身不動,然後搖著把手旋轉,引頸期盼著自轉一周後起始點和終點能夠順利的相遇,並檢視這一圈的筆觸是否粗細相當。對我來說彷彿就是直線七秒的手繪版測驗題。
硬著頭皮小心翼翼地調整一下車床與我之間的角度,讓弧面與筆尖能夠更貼近一些,「土湯系的頭頂同心輪圈特徵,我要與你正面對決!」就在我氣勢磅礡地畫拉完一圈搖桿的距離後,卻只看到海浪般的線條,那種如心跳圖的生命感、卻讓我自己停止呼吸了一秒(要是畫出來是這樣沒有呼吸的心電圖就好了)。
嗯,這肯定是新型木芥子類型的,我摸摸自己的頭。
透過一雙手一支筆點出活靈活現的生命,那是畢生功夫與累積,「即便經過了 40 年的磨練,也沒有任何一張木芥子娃娃臉能讓我們說出:『我的工作完成了』這種話」福島縣土湯溫泉地區的小芥子大師陣野原幸紀(Yukinori Jinnohara)曾經這麼說。我感覺好多了,請容我稱呼您一聲安慰大師。
這句話如果可以掛在店家的牆上該有多好。(請順便翻譯成各國語言)
| 彩繪木芥子小店 まつや物産店 |
價格: 950円/人 (2018/5價格)
地址: 福島県福島市土湯温泉町下ノ町25 ⚑
電話: (+81) 024-595-2156
土湯溫泉旅館 – 山水莊
提著店家奶奶用紙包裹成襁褓嬰兒貌的木芥子娃娃漫步回住所,商店街沿途不時能見到巨大的木芥子站在路旁,成為土湯溫泉地區的代表物之一,去程沒有多加留意她們的表情外貌,現在經過了第一類接觸後,竟開始打量起她們的表情與身上圖騰,大概是想為自己的妖怪女兒較量、看看差別到底在哪裡的那種心情(哼)。
下榻的山水莊溫泉旅館,大廳裡有一座巨大的女兒節壇台,只是換成了一個個風格與尺寸各異、卻又華麗的木芥子娃娃排排站列,井然有序彷彿日本古代宮廷在此上朝,在望去有著流水造景的諾大舒適廳堂裡,木芥子娃娃成為了這空間的一部分,與所有文化連結成一脈。能在這待著也是種幸福吧!
交過以可愛的木芥子造型打造的房間鑰匙,打開房門撲鼻而來的滿室榻榻米香氣在整個入住期間沒有散去過,窗外的山壁綠林、有如置身草地的榻榻米、來自山林的木芥子娃娃們,就這樣把我帶進了自然中,在這一夜裡為我接下來福島健行的旅程做足了暖身。
| 土湯溫泉山水莊 Sansuiso |
地址:福島県福島市土湯温泉町油畑55⚑
電話: (+81) 024-595-2141
即時房價:Booking.com Agado
在地的美味
我也見識到在日本鄉村中,若要品嘗到最美味又道地食材的料理,民宿或溫泉旅館提供的晚餐常常是最豐盛道地的。進入為房客準備的專屬客室用餐時,那滿滿一桌的會席料理在一邊享用的過程中,身著傳統服飾的專屬接待人員又一邊端上好幾道料理,陶板燒裡有著福島縣產的麓山高原豬肉、飯鍋內香噴噴的米飯來自福島自產的特級越光米、還有福島地產作物的醃漬物、季節水果、以及新鮮的各式原形食材,用看似簡單卻充滿智慧與文化傳承的料理風味,將福島的味覺通過每一盤心意,溫暖地傳遞進胃裡。我總感覺自己不只在吃一頓飯,更是品嘗了一桌它們豐富的生活樣貌,晶瑩充沛。
但也因此休息了好一陣子等待消化,才能進旅館湯池內享受熱呼呼的溫泉,放鬆一大早從台灣啟程的交通勞頓,這次泡完後不喝牛奶,改來一杯商店街上「こけしプリン本舗」的布丁,布丁的玻璃瓶身正是以木芥子的頭形打造,蓋子上還有可愛版本的木芥子娃娃圖案,入口即化的綿密口感、不甜不膩的香濃,太好吃了!
| 土湯溫泉布丁 こけしプリン本舗 |
價格: 380円/單個(2018/5價格),詳細請見官方網站
地址: 福島県福島市土湯温泉町字上ノ町3 ⚑
電話: (+81) 024-597-6528
營業時間: 9:00~17:00 (每週三公休)
「喜歡、而且不斷回味」是我對木芥子布丁和土湯溫泉同樣的感受。
文化必須經年累月才會生成,也因此更具有價值。土湯溫泉區,就這麼留存了好些有意思的事物,溫泉、木芥子、美食,那些屬於福島與日本重要的一部份。
談談更多:木芥子的民間傳說
木芥子可愛的樣貌頗受日本年輕女性歡迎,世人對於她仍舊有些奇妙的傳說與想像,也許因此《要聽神明的話》漫畫與電影裡才有如此展開的想像空間。
其實對於木芥子的起源還有第三種的說法,英國旅行作家 Alan Booth 曾在他的著作「Looking for the Lost: Journeys Through a Vanishing Japan」中推測,木芥子這個詞是源自在日文發音同樣是 kokeshi 的「子消し」,意思是消去孩子,因此認為木芥子很有可能是被當做墮胎死嬰的靈魂依附媒介;而早在 1960 年代的日本詩人・松永伍一就曾在其創造的童話中提到,然而此種說法沒有受到任何可信的證實。不過有些人對於人偶形狀的玩具擺飾會產生較多的延伸想像,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說到延伸想像,日本女性倒也有另一種不同層面的想像,日本調查網站 Goo Ranking 就曾針對日本女生來票選出讓「女生產生 H 妄想的物品 TOP10 排行榜 」,猜猜看?木芥子竟然名列第二呢!嗯…..大概是它的外型與大小都讓人有幻想空間吧。
一樣東西多樣情,如何看待眼前的物件,當然與腦中既有的經歷和關注的焦點有絕對關係,那…你的想像是什麼呢?
追蹤我的 Facebook 專頁 & Instagram
行走在日本東北 – 福島 系列文章
[wcp-carousel id=”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