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笑著跑過終點。
在抵達名古屋大巨蛋前的那幾小時,我腦海中推盤過無數種跨過終點線那一幕的劇情,畢竟人生第一場全馬馬拉松,在這 42.195 公里的旅程裡,我多的是時間。
我以為我會蹲在地上大哭,但我沒有;
我以為我會像 Nike Running 官網上的照片仰天送上飛吻,但我也沒有(因為我忘記了);
我以為會有日本妹子主動抱我一大把,但也沒人有空理我;
[ 我未完成的終點姿勢夢想,就交給你來完成了(遞) ] (圖片取自 Nike 官方網站)
我可能拖著腳一跛一跛痛苦地望向無止盡的終點,因爲帶著腳傷上場的我,每一步都作痛著;
我甚至也想過,我會不會,抵達不了終點…
但我怎麼也想不到的是,我居然帶著笑容,在雙腳連續啟動四個多小時後,仍止不住愉快地步伐加速衝過終點,用盡了我最後的力氣;
起跑線上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會站在那,慌亂、不知所措、懼怕著,我似乎只是被時間不斷推進,以至於不得已面對這一刻。
於是乎從古至今,有這麼句經典名言:「這就是人參呀~」,沒有辦法預期,總是出乎我們意料、甚至愛開我們玩笑,但我們可以選擇享受過程,帶著笑顏迎向所有好與壞、開心與傷痛、熱情或阻礙。
[ 路跑時,尋找相機在哪也是一種過程享受(找錯了吧?嘿嘿) ]
我不是小生,偶爾寫文常拖稿,冗贅你的人生。開始之前,先聽首歌吧!(啊?你以為開始很久了呀?精彩的才正來呢!)
→ https://listenonrepeat.com/watch/?v=xFrGuyw1V8s#Abba_-_Dancing_Queen
(不要懷疑,點了後是另開視窗,它會一直重複唱著。請把它放在那,陪伴你讀完這篇文章,最後你會知道為什麼。)
名古屋巨蛋是名古屋女子馬拉松的終點,也是紀念品與贊助攤位的產品販賣區,正式比賽前三天 EXPO 領物日開放入內血拼增進日本 GDP,讓我有機會與這終點拱門有了第一眼瞬間,以免比賽當天沒跑回來連終點都不知道長怎樣。
[ 不用當明星開演場會,也可以佔領名古屋巨蛋 ]
我佇立在終點線前許多,然後走上座位看台,視線仍然離不開它,複雜的情緒很難一時之間說清楚講明白,此時一個人前來日本跑步、旅行,便顯得落寞缺乏情緒出口,或許這個時候有人一起跟我說著:「天呀!好緊張,我們真的要跑了嗎?我們是神經病嗎?到底為什麼要來!」內心話無論是被人說出口、或是自己說出來,都會好過些。
[ 這是那一天,我們女孩們的共同目標 ]
那道拱門是我旅程的終點,是這趟日本北陸十一天旅行的終點,是我這次全馬訓練的最終目標,更是我人生里程碑裡的階段終點。三年的跑齡,四場半馬賽事(但其中一場昏倒、一場賽前嘔吐虛弱跑完),跟著愛迪生老酥的全馬課表有時候沒照吃了六個月,我似乎準備了很久、有充足的訓練準備,卻又好像沒有準備好,我不確定是心理、還是身理上,或是都有。
[ 先與它合拍一張,怕比賽當天無緣再相見(結果路人伯伯完全把焦對在後面,不在乎我的存在呀) ]
我真的跑的回來嗎?應該一定可以完賽吧!名古屋女子馬七小時相對寬鬆的關門時間若全程快走或許也能完賽,但我會是抱著痛苦的在漫長七小時內回來、還是能夠無痛完賽?
一年前的 Nike WE RUN TPE 因為太想要半馬破兩小時的成績,在身體狀況沒有調理好的情況下勉強挑戰,反而將自己陷入危機以昏倒這場鬧劇做為結尾(→ 回顧血淚史與八項歷劫重生的教訓),於是面對第一場全馬,我沒有給自己一個明確的數字,只求兩件事「不要昏倒」與「無痛完賽」。
[ EXPO 攤位的拍照台,還是硬給自己一個好像可以達到、又不知道是否太高估的數字,但一站上賽道上,這數字就被拋在腦後了 ]
豈知,我的每一步都超級痛!而起因卻只是因為我在瑞典北極圈內穿著不適合的鞋子在雪地滑倒,但幾次猛烈骨盆撞擊讓我原有的脊椎側彎問題加重,壓迫到左腳神經,面對第一場全馬賽事我亦無法完全停止訓練、好好休息,以至於一個月的治療時間即便在親娘專業推拿按摩與物理復健同步進行下,也只夠稍微減緩疼痛,卻無法恢復到原本的舒適狀態。
賽前十天在日本的旅行時間讓我更無法持續復健,甚至原本覺得是保養放鬆的溫泉旅館享受,卻似乎因此加重了我的疼痛。
連一般走路都會傳來疼痛感的左腿腳傷,使我對這 42 公里的漫漫長路越來越沒自信,從來沒抵達過的距離,未知的旅程,都把我自己推向疑問,質疑我是不是太看得起自己,質疑憑什麼以為賽前只完成過 26.5 公里的我能跑完?
[ 賽前在 EXPO 裡的肌肉效貼攤位,為腳多包了一層皮,就這樣上了場 ]
2016 年 3 月 13 日星期天的一早,上萬名女孩聚集在名古屋巨蛋,準備完成一場全程馬拉松,若順利在七小時限時內完成 42.195 公里後,會從西裝帥哥手中接過一條今年限定的 Tiffany & Co 項鍊。
[ 對!我就是膚淺的為了她 ]
但這天起床後,我完全忘記有項鍊這件事了,應該說,這原本是報名時超吸引我的誘因之一,當我站上跑道時,對我來說它再也不重要了。
起跑前我的害怕大過於期待,茫然地隨著人群寄物,沒有意識地就來到分配好的起跑區 J,排了二十幾分鐘的廁所,幸運地在起跑前一刻順利清空肚子、從容準備起跑。
我一邊暖身兩眼卻空洞的望著前方人潮,此時我的身體似乎已經就緒,但我的心靈卻還沒有。
[ 我全程就上了這麼一次廁所而已 (我真的不是要跟後面那女生合照)(你是誰?)]
突然,愛迪生老酥對我說的話語浮現在腦中:『你的第一場馬拉松,好好享受每公里身體帶給你的感受!』Hey!沒錯,這不是數字戰,我也無從更毋須與過去比較;它是一場考驗,但不是考試,也不是測驗;它是一場自我的挑戰,而站在這賽道上的我,完成的每一公里,都會是突破。
無論我跑到哪裡,無論我花上多少時間完賽,在前進的每一公里中,身體告訴我的事,才是這趟旅程中最精彩的過程,可能是開心的、對自己的努力而產生成就感的,但一定也有辛苦的、痛苦的。誰知道會發生甚麼事呢?就是因為不知道才令人期待呀!低潮負面的情緒豁然開朗,我開始期待著每一公里的收穫。
[ 我的身後貼了這張初馬挑戰宣言,由台灣名古屋女子馬 FB 社團內的熱心團員幫大家訂制 ]
此時一位日本女孩從後頭輕拍我肩膀,笑著對我說『初馬加油!』
我背後貼了一張名古屋 FB 社團內好心人製作的日文初馬布牌,來過台灣好幾次的她便主動與我聊天攀談,我的心情因為她的熱情鼓勵,更加充足了電,我們一起迎著起跑聲,緩步向前通過起跑拱門。我們記下彼此的號碼布,期待終點相遇,然後帶著各自的配速踏上這段旅程。
一個人的旅程永遠不會是一個人,路途上的每個人都可能與我們產生交集、陪伴著我們,即便之後可能因為步伐不同而漸漸少了聯繫,但我們在彼此心中都已經留下一段難忘故事,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候,有機會再度碰頭。
[ 一面之緣的跑馬女孩,帶給我一個溫暖的旅程開端 ]
一如所有的路跑賽事,剛起跑的 5 公里都有些擁擠,即便名古屋馬拉松都有依個人預估完賽時間來分區起跑,但畢竟這是半年前報名時的評估,或許錯估、或許受傷,會有不斷超人家車的自強號,也有起跑沒多久就準備慢下腳步準備停靠的列車。維持住自己配速、不受其他跑者影響,同時要想辦法見縫插隊以免跑不到速度,是這段路最大的挑戰。
[ 和這麼多日本各年齡層的妹呀一起跑步,實在是女生才有的福利呀 ]
然而參加日本賽事最不用擔心的就是水的補給,在名古屋女子馬拉松的賽道上幾乎每 5-6 公里就會有補給站,只是以往我都不太懂該如何正確補給,以至於在 WE RUN TPE 喝水不足昏倒、在丹大林道時又索性每一站都停下來補給三分鐘。
42 公里的長距離,我告訴自己每個補給站都要停靠,即便自我感覺不口渴,也多少要補足一杯水或是運動飲料。
[ 一路上有人陪伴前進的感覺很好,但也要跟這群人一起進水站拿補給 ]
進到第一次的水站還未掌握技巧,在第一張桌子前就急著要拿水,但工作人員根本準備不及,於是我還停下來等工作人員倒好才走,隨後馬上發現接下來的桌子都有非常充沛的水杯可以拿,不需等待。此時腦中又想起愛迪生老穌的叮嚀:『水杯拿穩再喝,不要嗆到』,我看到前方一個女生將紙杯緣捏成尖角,邊跑邊喝也不會撒出來,我有樣學樣地使用了這個好招數。
每次的經驗學習,都會讓後面的旅程越來越順遂,之後的每個水站我都知道我可以等到第三、四張桌子再拿水,拿了後立刻回到跑道上避免擋住人,捏起水杯尖角慢慢喝,而我的腳步可以減緩,但絕對不停。
盯著前方女孩搖曳的馬尾、找尋人群中台灣女孩的身影、被跑道上精心打扮或 Cosply 的服裝分心、或聽著兩旁加油人群的熱情呼喚和加油花招,感受與台灣相當不同的路跑文化;一路新鮮的事物成功轉移公里數和腳痛的注意力,我就這樣順利前進到 10 公里。
[ 賽道旁的加油群是日本馬拉松最動人的景色。即便跑步不是你的目標,你也可以成為支持別人的助手 ]
而設定每 10 公里吃隨身攜帶的 BCAA 補給包,也會為那接下來的一公里打發掉不少時間(跑步其實也是很忙的),10 公里的補給包、20 公里時的果凍膠和羊羹,吃著吃著,突然發現我就這樣跑到 21 公里,這個每每參加半馬賽事都還是覺得遙遠的距離,卻在 6 分 30 秒左右的配速下游刃有餘地完成,而且我的雙腳還在前進著!
[ 快到半馬前,賽道出現男性跑者,這是同一天同地點舉辦的城市馬拉松(只有半馬),前一兩名的菁英跑者都追上來了!太過分了呀~ ]
但路上總有很多影響心智的誘因,旁人擦身而過然後超過自己,不自覺也會隨之加快步伐想要跟上,此時是耐心的磨練,幾次加快速度,左腳都會慢慢傳來越來越怪異的疼痛感,於是我靜下來傾聽身體告訴我的訊息,一時的超速或許會帶來短暫的好成績效果,卻可能超越了我身體可以承受的極限。
於是我了解到:「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速度,別人跑快是能力不同,我只要盡我能力下的速度完成旅程,就算慢一點有什麼關係?」
[ 與一萬九千多名女孩一起前進,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配速,卻擁有共同的目標 ]
[ 賽場上最大的競爭,大概就是爭鏡頭吧… ]
我抑制住自己的衝動,不斷與我的左腳對話,告訴他我會控制住配速、不讓他超過負擔,我也提醒著我自己,馬拉松是下半場才開始的競賽,我要看見的是 26.5 公里之後,那段我沒感受過的風景。
接著我踏進了 30 公里的晶片站,一個我從沒抵達過的距離,我超越了我自己的極限,而且雙腳繼續踏的每一步,都還在突破極限。
我好幸運,真的很幸運,能站在日本、名古屋,能夠四處旅行,能夠到處奔跑;這雙能走能跑的腳,帶我看了好多地方,謝謝我的父母生給我這雙能跑跳的腿,謝謝他們照顧我。如此老派像是得獎感言的感觸,我當時卻真的一路上這樣想著。
[ 用全馬一趟 42 公里的距離旅行,看過一遍名古屋的城市風景,左邊遠方出現的是名古屋城 ]
[ 還有市政廳。不過名古屋並不是以市區景點為特色,但擁有舒服的跑步環境 ]
倒數 12 公里,進入傳說中容易撞到牆的階段,我開始想著每個星期一晚上與 Rainbow Run 跑團一起練跑的畫面,每次聽到愛迪生老酥發號的課表都會讓我們哀嚎不已,也難免會遇到身體疲憊無力的時候,但我們總在彼此的陪伴下一次又一次的完成它們,即便大家的速度不同,也總能在跑道的某處看到大家努力的身影,繼續激勵著自己。
而這 12 公里,不過就是我跟著手刀姐穩穩配速完成的距離,如同日常訓練,我一定可以完成!我一個人在日本名古屋跑著,此時卻彷彿整個跑團都在我身旁,我跟著他們的腳步,就像我們平常在練習那樣。
[ 想著平常練跑的樣子、一起訓練的夥伴,是一股強大的陪伴力量 ]
[ NIKE+ RUNNING CLUB 的日本 Pacer 熱情加油,而且其實名古屋沒有 NRC,他們多是從東京或大阪特地前來加油的 ]
我的配速甚至往 6 分 20 秒左右推進、接著來到 6 分 10 秒,後半還能慢慢加速是愛迪生老酥口中最佳的配速狀態,也是我對自己的期許,卻從不敢妄想,尤其在腳傷後。
身體漸漸疲憊,腳痛從來沒有停止過,我不知道他到底還能支撐我多久,我也不止一次想過要不要稍微停下來用走的,但只要還能跑,我就不停。我要跑到不能跑為止!
[ 整路上,我感受左腳傳來的訊息,隨時些微調整姿勢,找到與它和平相處的最好狀態 ]
倒數 5 公里了,沿途肝八爹的加油聲、last miledo 、和 fightdo 的聲音沒間斷過,即便我聽不懂日文,但我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些人盡全力的為跑者加油,而身旁的跑者們,即便跛著腳,跑姿已經變形,卻仍不放棄的一步一步向前進。
我開始也邊跑邊向身旁經過的跑者大喊「肝八爹」,看到貼著台灣國旗的台灣女孩就大喊著「快到了!加油!加油!」我對他們喊著,也像是對自己喊著。
[ 橋下的樂團,用歌聲為跑者們加油,此時聽到節奏,原本疲乏的步伐又再度跟著大步踩起來 ]
前方開始看得見巨蛋的身影,我止不住腳步的一直向前衝,此時手錶的配速已經到了 5 分多,此時我竟然感受不到我的疲憊,但我知道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大。我知道我做得到,我就要做到了!
[ 就是這個巨蛋!就是這個巨蛋! ]
遠方傳來輕快的音樂
You can dance
You can jump
Having the time of your life
See that girl
Watch that scene
Dig in the dancing queen
ABBA 的 Dacning Queen,那是從終點巨蛋的聲音,我踩著節奏,繞著名古屋巨蛋外圍,一步一步追尋著音樂源頭前進,歌聲越來越近、越來越大聲,我也離巨蛋入口越來越近。
然後我進到了巨蛋,就像跟著音樂走過屬於我的伸展台,我穿越了終點拱門。
[ 看到巨蛋後,還要繞著它跑一陣子 ]
[ 從我影片中截下來的終點前畫面,賣力衝刺的晃動景象,似乎也跟我眼中看見如夢似幻的視野一樣 ]
我以為我會哭,但我沒有。
我沒想到我竟是帶著滿滿的笑容衝向終點,釋放出我最後的力氣,用盡我最後一點意志力。
我為著我還能跑而開心,為我自己的努力而驕傲。進到終點的那剎那,內心的感動的確讓我想要好好大哭一場,但此時開心卻遠遠大過於落淚的心情。
我回來了!我回到終點了!而且是全程開心的回來,真的~我從來沒想過我會是這麼開心的享受這一場路跑,我的第一個 42 公里旅程。
如果你願意跟著我一起跑最後 1.195 公里,請先停止 Dancing Queen 的音樂,然後播放以下的 360 度全景影片,你可以跟著我實境從 41 公里處邁向終點。(不過有的電腦或手機的瀏覽器不支援)
這 42.195 公里、這 4 小時 27 分裡,我的每一步都在疼痛著,若說所謂的撞牆期,從起跑的第一步起,左腳內側作痛的撞牆感一路都沒離開過我,詢問著我要不要停下來,讓自己舒服點。我的手錶顯示我共約踩了五萬兩千步,也就是說我痛了兩萬六千次,讓我的第一場全程馬拉松,NAGOYA WOMEN’S MARATHON,每一步都真切的有感。
[ 我的初全馬分段大會紀錄 ]
站上這條終點線,那是下一趟旅程的起點。
接過完賽項鍊,我這才想起完賽禮是 Tiffany 項鍊這份大禮,但它已經不只是 Tiffany,它是一條帶著跑者靈魂的項鍊,別具意義。ABBA 的 Dancing Queen 也不再只是我出生前流行的一首老歌,它更代表著我生命中這段重要旅程的主題曲,前奏響起就足以讓我雞皮疙瘩、內心澎湃。
[ 從日本名古屋少年手中接過 Tiffany 項鍊,我人生的第一條 Tiffany ,不用靠別人,我靠自己的雙腳跑到了! ]
步履闌珊的拖著放鬆後更加疼痛的腳,我卻怎樣都捨不得離開這個場地。
回想從起跑前的徬徨、質疑,賽道旁不停止的加油聲與跑者們間的支持,我在一次次與自己對話、突破自己後的豁然開朗,最後回到終點,我為自己這段時間的努力而驕傲。
面對未知的旅程,我們總有許多恐慌、害怕,都是正常的。就因為害怕,更會看見成長。
當跨出腳步後,阻礙就在身後了,跨出的每一步,困難都少了一步。
過程會有辛苦,也會有開心的地方,會把自己的初衷忘得一乾二淨,但又會在這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我的慌張來自於我對自己的不相信,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但其實從來就沒有完全準備好的那一刻,只有準備的多或少;而所有的準備會在旅程中反映出樣貌,但你也隨時能在過程中學習,調整困難,然後一一擊破。
跑步或旅行,一個個的挑戰,過程一定不容易,但肯定值得。
回到領物區,滑開手機後發現跑團群組內滿滿的跑況同步訊息,Rainbow Run 真的跟著我一起跑著;我試著在領物區尋找起跑時的那位日本女孩,即便最後還是沒機會彼此擁抱互相道賀,但這段回憶已經在我心中了。從 0 到 42 公里的路看起來漫長,卻永遠有人陪伴著,千萬不要小看了自己的可能。
奧運金牌得主 Emil Zatopek 曾說:「如果你想跑步,跑個一英哩就好。如果你想體驗不同的人生,那就跑場馬拉松吧。」
我總覺得跑步就像是一趟旅行,旅行也像是跑步的耐力賽與自我對話,有內心波折、卻總能收穫滿滿,而沿途的風景都是人生體驗。
賽後回到台灣,我原本就想為這段旅程寫下所有感動,卻在出國前的忙碌裡只匆匆留下初稿,直到最近看到 2017 年的名古屋馬拉松已經開始報名(而且 9/19 星期一就截止報名),催促著我是該好好整理思緒。
沒想到擱置著六個月後,我的心仍澎湃著,反覆聽著 Dancing Queen,寫完這篇文章(網站顯示已重複播放 96 遍)。
我不確定沒有親身參加這場賽事的你,看著這篇文章的同時,聽著耳裡傳來的這首歌,是否真的有因此牽動你的情緒?
不是也沒關係,因為你本該去找到你的主題曲,跑出你自己的旅程故事,找到讓你想到、聽到、看到、聞到,就會感動的開關。
我不是個勤勞的跑者,我也不認真,
直到今天,我還是不確定我到底喜不喜歡跑步,
但我知道,我喜歡跑步時的自己,那個跑步時,用力感受人生的自己。
名古屋女子馬拉松資訊
→ 賽事資訊請見官網(繁體中文版資訊)
→ 一定要參加名古屋女子馬拉松的5大原因(我去年就是因為接了運動筆記這篇文,寫一寫就燒到自己了呀~)
1、非常適合初馬的賽事
全程限時時間為7小時,時間十分寬裕,而且路線平緩好跑,入門跑者相當有機會跑完全程(2015年完賽率達96.6%),非常適合作為初馬賽事。
2、女生專屬馬拉松
場上幾乎只有女生,為了共同目標而努力,所有EXPO會場服務與完賽禮,通通都為女生量身規劃。賽後更有著燕尾服型男在終點迎接妳,為妳遞上完賽毛巾及完賽禮,簡直就是女孩們的專屬盛會。
3、專屬Tiffany完賽項鍊
專為名古屋馬拉松設計訂製的Tiffany完賽項鍊,可說是女孩們的夢幻逸品,靠毅力與雙腿贏得的完賽紀念品,用錢也買不到。
4、沿路熱情拉拉隊加油
日本馬拉松的熱情啦啦隊都是最令人最印象深刻的一部分,大家自發地來為參與賽事的跑者熱情加油,整個城市居民都一同參與其中。
5、值得一遊的周邊景點
參觀世界文化遺產的合掌村、高山陣屋、郡上八幡,並泡個飛驒高山溫泉舒緩身心,從內到外充足電力,獲得一個全新的自己。
[ 跑步全裝備 ]
[ 為我人生第一場全馬留下美好紀念的她們,Global WIFI 讓我在完賽後立刻能跟在台灣的跑團和朋友聯繫! ]
→ 只要點這個專屬連結申辦 Global Wifi,無論當期有什麼優惠,都還可以再享 95 折